广益中学加强学生通识培训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发布日期:2012-10-25 阅读:4848次
(广益中学综合实践教研组 黄祖清供稿)
2012年10月17日下午第三节,广益中学一年一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识培训如期举行。培训活动由教导处副主任秦大忠老师主持,他首先简单介绍了重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我校的具体落实情况,强调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涉及诸多表格定期填报对高考录取的重要性,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三大板块(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内容,学生过程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获奖资料、优异表现在高考录取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秦老师的介绍引起了高2015级参培同学强烈兴趣,对随后由教研组长黄祖清老师主讲的综合实践通识培训讲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黄老师的培训讲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考虑到同学们初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黄老师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意在引起同学的兴趣:
专家/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了那么多科目了,能否有一门课程由学生自己来设计?教师已经给学生那么多的习题了,能否有一门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能否有一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从自身出发、从兴趣出发的?除了在教师的讲解下专心听讲、认真笔记、大量练习以外,学生能否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黄老师结合高2014级学生刘思齐等同学在全国获奖的小课题《黄桷老街改造的设计方案》,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校规模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案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之中。
2.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课程,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实践转化、探究尝试等实践学习方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其中,高中阶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搜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以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统整综合实践的三大板块。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准备(背景知识、课程信息、方法、设备);选择和确定课题阶段(意向、范围、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课题论证及开题评审(科学性、可行性、困难)。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处理结果(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及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课题成果展示、交流;结题答辩报告会(论文、报告的撰写,制作展板、ppt)。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师生交流总结与反思;成果评价、评审及推广。
4.综合实践活动与高考有什么关系?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课程,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已从最初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专门必修课,发展到越来越广泛地向学科教学渗透。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近几年在各地高考试题中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在讲座最后,黄老师还举了一道高考试题作为例子,早在2001年,研究性学习在上海高考历史卷中就有生动的体现:
2000年北京老山汉墓被确认是汉武帝儿子燕王之夫人墓。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你倾向于哪一种说法?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女主人公究竟属于哪一民族,需要进一步探究。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你认为有哪些方法?
本题利用近年的考古材料设计了一个有待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情境,三问分别考查了学生提取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假设及科学求证的能力。其特点是在高考试题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高考中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期待我们用生动的学习实践,早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012年10月18日下午第三节,类似的培训内容继续进行,仍由秦大忠老师主持,综合实践活动备课组长庞巧老师主讲,高2015级5-8班的学生参加了培训。高2015级剩下的4个班将择期由综合实践活动另一备课组长毛颖老师主讲。
教导处副主任秦大忠讲话
黄祖清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庞巧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