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教育新闻

上海构建“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日期:2012-06-14 阅读:6326次

●构建涵盖3个领域10项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

  ●突破单一纸笔测验模式,形成综合评价办法

  ●坚持“多级联动”,确保评价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落实“评价渗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

  近年来,上海在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过程中,以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改革为切入口,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十项指数,实施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努力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一、构建“绿色指标”,实施学业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坚持全面学业质量观,变一维评价为多维评价。将学业质量界定为学生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和品德行为三个领域,分别构建相应的指数。如学业成绩领域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和师生关系指数等一系列指数,不仅考察学生学业水平,还考察相关的师生关系、学习动力、学业负担、教师的教学方式、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家庭经济社会背景等影响因素。

  “绿色指标”不仅通过各项指数的呈现反映学业质量水平,还多方面考察教育公平,如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主要了解公立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作的贡献程度;学业水平指数中的均衡分指数主要考察学校间、区县间和全市的均衡程度;跨年度进步指数主要考察学校、区县、全市每年在指数上的纵向变化情况。

  ——形成综合评价办法,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与“绿色指标”相配套,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学科评价基本框架,研制学业质量检测命题技术,突破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模式,基本构建以学业水平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办法。2011年10月,以“绿色指标”为依据举行全市首次抽样测评(测试科目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数学,初中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在测评方式上除纸笔测试外,还有对学生、教师、校长的问卷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自评,同时收集相关教育发展数据。测评结果将形成全市、各区县、各样本校的“绿色指标”分析报告。

  ——注重结果反馈与指导,变结果证明评价为过程改进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把“绿色指标”评价作为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状况的手段,作为发现和诊断教学问题的方法,作为改进教学行为的依据,形成“检测依靠技术、结论源自证据、分析产生行动”的行动步骤,建立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分析-改进”循环。

  二、坚持“多级联动”,确保评价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深化部市合作机制,优化顶层设计。一是组建部市联合的“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研讨,通报评价改革进展。二是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订《关于开展上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合作备忘录》,建立系列指导、合作研发、信息通报等机制,共同建设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数据库、研制“绿色指标”评价报告。

  ——健全市级运行机制,保证评价体系顺畅运行。一是市级财政每年拿出800万,用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的实践与研究。二是建立由市教委职能处室、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市教育考试院、市教科院(PISA上海项目组)、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市教育报刊总社等跨部门组成的绿色指标实施小组,负责学业测试、数据处理、质量分析、督导评估、宣传引导等事项,保障评价系统的有序运行。三是通过人才引进、系统培训,逐步建设市、区县两级专业评价队伍。四是逐步建设上海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础信息库、教师基础信息库、测试工具库、测试结果库等,努力实现试题管理、试卷管理、数据分析、报告生成、在线调查、基础信息维护、数据抽样等自动化功能。

  ——加强对区县评价改革指导,推进评价改革走向深入。一是以“绿色指标”评价为统领,推动17个区县构建区域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建设。如黄浦区着力建设区域学业质量测评与分析系统,加强数据解读与分析反馈;闵行区进行操作性实践研究,研磨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学科考试的命题、质量与反馈;奉贤区以实施“绿色指标”为引导,推进“新课导入情景化、学科知识结构化、教学回归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思维训练操作化、课堂教学数字化”。二是将责任分解,鼓励区县按照综合评价的要求,聚焦区域重难点问题,集中资源、点上突破,如静安区设计了关注增量的学业成就维度、关注有效的过程方法维度、关注品质的学习生活维度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模式;长宁区结合已有成果,对“绿色指标”进行了统整、深化、延伸,建立了领导组织、常规管理、结果应用机制,并形成信息化分析系统。

  三、落实“评价渗透”,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展开

  ——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一致性”。加强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内在一致性,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如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强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增值功能,更多地肯定进步、鼓励成功、增强信心,更多地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教与学,引导师生正确把握目标、能动发展。2012年,上海将完成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修订。

  ——评价反馈导向注重“过程性”。举办校长、教师全员培训,提高理解和运用“绿色指标”评价报告的能力,使学校管理者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的状况并及时补救或矫正,帮助教师掌握评价方法和正确使用评价促进教学的体验,提高在学校生活中敏锐洞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举办教研员专题培训班,帮助教研员逐步克服单纯依靠经验进行教学研究的弊病,有效指导区域、学校、教师落实教学与管理的改进建议。

  ——教学质量管理趋向“科学性”。通过实施“绿色指标”评价,促进教育管理部门建立专业化的教育质量评价队伍,制定基于实证的有效教育决策。如杨浦区把学业质量监测与评估列入学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普陀区把“绿色指标”达成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作为中学校长五年的任期目标。

  ——评价改革突出“融合性”。将“绿色指标”评价融入全市中小学生德育、体育锻炼、教育督导等多项工作中,成为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手段,成为“新优质学校”的重要衡量标准,并逐步纳入中考等招生框架。如,原先被认为是薄弱学校的黄浦区瞿溪路小学,通过分层评价和以评价改进教学,找到学校的真正“薄弱点”,通过有效干预,改进学校教学,实现了低负担基础上的较高学业质量达成度,走出了办学低谷。又如,2012年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前录取”面试中,很多学校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纳入主要考察范围。

  上海将在完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逐步推广到普通高中,形成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各区县和学校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努力实现基于教育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评价,把素质教育要求真正落到学校层面和课堂教学之中。(选自《教育体制改革简报》)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