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背影》指导作文的教学设计
重庆市南岸区广益中学校 文敏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没有写作知识专题,写作训练只是单元后人文性话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逐步升级的台阶,老师们苦于要训练学生作文却无没有材料。笔者以为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材料。任何文本的学习,都不是为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而是要让作者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让作者的创作技法成为学生写作经验的来源。
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之后,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确实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要提升学生作文能力,应该先回归根本,从加强范文教学做起。本文探讨如何从《背影》一文来勾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领会到写作中表现情感的主要方式及技巧,并将其熟练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一、《背影》文章特色分析
1.选取的材料能充分流露父爱。本文虽只是单纯记叙父亲送作者去坐车的事情经过,并且文中并未提到一个“爱”字,但在父亲执意送行与买橘子的过程中,父爱却无处不在。
2.以背影为描写焦点,眼光独到。一般抒发亲情的文章,多正面描写父母亲慈祥的模样,但本文以背影来营造父亲的形象,且成为集中描写的焦点,成功地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笔朴实,描写细腻。本文并没有太多华丽的修辞,但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作者对父亲的每一个动作、言语、外貌乃至衣着等,都有细腻的描绘.
二、《背影》教学设计
本文的教学重点目标设定在“引起学生的亲情体验”,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取材。本文的教学策略采取设计问题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一同探讨范文中“父爱”这个元素,用以启发学生情感。
表1《背影》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实施策略 |
1 |
勾起学生的亲情回忆成为写作材料 |
1、在范文深究与亲情故事中唤起学生的亲情体验 |
2 |
使学生能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材料 |
1、在范文讲解中分析父亲对儿子的爱 2、由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反思父母对自己的爱 |
3 |
使学生学到作者以小见大,聚焦焦点的描写方式 |
1、在范文讲解中观摩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 2、写作前总结《背影》的写作技巧 |
4 |
使学生学到作者对动作、对 话、外貌等的细腻描写 |
三、《背影》教学过程
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与其作文特色,然后分析第1段。
这一段开门见山地点出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念念不忘,之后再带出当年往事,这种“倒叙”的写作方式,是常见于小说或电影中的叙事技巧。教师提问:“有没有看过什么电影或小说是用这种“倒叙”方式来讲故事的呢?”生的回答略,提醒学生也可以将这样的写作技巧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引起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2、分析第2段与第3段
教师提问:“这两段与浦口送行关系不大,不如去掉?”引导学生认识:不能,因为它们交待了送行发生的背景是祖母过世与父亲失业,虽在作者笔下只有几句话带过 ,但却透露了父亲当时的心境之愁苦与黯淡。此处引导学生去揣摩体会作者父亲当时的心情,尤其父亲在如此心境下还能对作者如此细心的呵护与照顾,更显父爱之伟大。
3、分析第4段与第5段
教师提问:“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学生归纳: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
教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细节:
父亲给作者选定靠车门的椅子。其实也像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许多选择,引导学生去思考从小到大父母总是挑选最好的给我们,不管是衣物、饮食、用具等等。
安顿好座位后,父亲又叮嘱他路上小心,夜上不要受凉等,这些类似的话我们几乎每天可以从父母的口中听到,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感到厌烦。朱自清在多年后想起,一再自责当年自己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用心与关爱,反而自以为聪明,暗笑父亲不合时宜。教师提问:“朱自清为何说自己当时太聪明呢?”引出答案:“因为他那时还感受不到爸爸的爱。”
文中第5段强调朱自清强烈地觉得他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想法迂腐,教师提问:“是否曾有过父母关心我们,为我们做了许多事,而我们却响应冷淡,感到厌烦,甚至恶言相向的经验呢?”
4、分析第6段:观摩作者细腻的描写技巧
教师提问:“为什么父亲叫朱自清待着不要动,而自己去买呢?”这就像游子将出远门时,母亲总是亲手缝衣或是准备一些点心使儿女能带上路,一路上好有母爱的陪伴。
读过《背影》的人对朱父的印象永远定格在“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画面中。这个画面之所以难忘,得益于朱自清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表演父亲怎样为子买橘,力求学生再现当时的场景。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一个同学扮演父亲很出色,走出了因腿脚不灵缓慢摇摆的样了,吃力的示范上下攀爬月台(讲台两端各摆几张桌子),那神态、动作活灵活现,另一位较文静内向的同学担任卖橘子的小贩,将橘子一颗一颗递给父亲。在表演完后,教师又接着带领学生去想象::“如果你看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伯做这样的动作,难免都会激起同情心想去扶他一把,或是帮他拿几个橘子,更何况他是你的父亲!又更何况这橘子是买给你吃的呢!”难怪朱自清在父亲走到这边时,要赶紧去搀他了。
接着教师又提醒学生,写作文时不可能演出来给读者看,因此必须用文字描写出来。写作除了可以在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处细腻地去描绘,更可以将人物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传达出来。
接着向学生提一个问题: “为什么第6段结尾处父亲要跟他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分析其背后的意思可能是想说什么。”此时此景学生很容易得出“外面很冷,你赶快进去吧!”这也再次印证了父亲的爱,往往是含蓄而不直接的。
5、分析第7段
最后所谓“家中光景”,教师补充说明了一下,它包含家中经济,家人关系,还有爸爸的健康等。父亲自失业后,便不再有过好工作,家中经济几乎全靠朱自清的薪水支撑;父亲娶了二娘后,家人关系也因姨娘一再挑拨而分化,甚至分居。多年不见,父亲如今又捎来病痛的消息,更使得朱自清感叹不知何日能再相见。
6、亲情故事会:唤起学生的亲情体验
勾起学生的“亲情体验”:安静自己的心,闭上眼睛,聆听满文军的《懂你》,回忆发生在自己与亲人身上最感动你的事,最难忘的画面,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生1:每天上完晚自习回家,走到楼下仰面总会看到母亲为自己亮的那盏灯,那盏灯告诉我有一个爱我的人在等我,一股暖流充满全身,疲惫不见了,感动之情油然而生。
生2:亲情是儿时因穿反鞋摔倒,头撞在墙上流血。从那以后起床前母亲总会为自己把鞋摆好,怕自己因不清醒,下床时穿错鞋而跌倒。
生3:难忘父亲的暖被子。秋冬睡觉时不老实,总爱将被子踢下,父亲常常为我拾起,并把自己床上热被子与我的被子交换。
生4:爱的姿势不变:星期五住读生返家,外婆总是给我作好吃的,矮小的外婆,抽空站在门槛上,拼命踮脚倚门,盼我早点回家,这个姿势从住读以来每周都没有改变过。 “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读者对外婆爱的姿势永远定格在“画面中。
这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希望能在后面写作文的时候,引导思路、提供材料。
四、写作前的总结提示
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重点内容,然后布置作文题目,并对题目进行解说。将前面问题讨论阶段(找出文中哪些动作或对话,表现出了朱自清父亲对他的关爱。) 所整理出来的答案,抄写在黑板上,强调课文中朱自清是如何选材的?这些材料如何能表现父亲的爱?又如何细腻地去描述这些事件?这些讲解其实之前的课堂上都提过,只是在写作文前再次整理归纳。
五、学生作文分析
这次学生所写的作文中,主要是以一次感悟亲情为主,描绘出亲人对自己的爱。
表2“亲情”作文评分依据
|
教学目标 |
作文表现 |
1 |
勾起学生的亲情回忆成为写作材料 |
选取的材料是自己与亲人的亲情经验 |
2 |
使学生能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材料 |
写出来的亲情经验必须能表现出亲人对自己的爱 |
3 |
使学生学到作者以小见大,聚焦焦点的描写方式 |
材料能经过组织编排而有一较突出的焦点或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
4 |
使学生学到作者对动作、对话与外貌等的细腻描写 |
文章中能对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部分有较细腻的描写 |
六、总结
批阅学生的作文后,发现学生的作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取材方面更丰富、更切题、更能表达深刻的真实情感,并且在写作技巧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不少作文都相当感人,除了学生的故事深刻感人以外,最感动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作文数量比以往多,许多学生的作文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我发现依托教材经典课文,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