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交流

朗读悟情,放飞思绪

发布日期:2012-02-24 阅读:4564次

《秋天》听后谈

黄晓菲

语文,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少年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可以说,语文确实是独具魅力的。面对斑斓多彩的语文世界,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着眼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静下心来走进文本,领悟祖国语言的绝妙精深。现在就以《秋天》为例子,谈谈听文敏老师课后的一些感悟。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

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文敏老师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以后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诗歌铺平道路。文敏老师紧紧抓住诗歌语言凝炼形象的特点及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时以把握情感、体会意境、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品读语言,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是品味文本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诵读,感悟语言含义,体味语言节奏、韵味,乃至于感知课文形象,领悟文章风格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文本语言的世界里畅游翱翔,对文本产生自得的美感。文敏老师以游戏导入,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学生字词音。

二、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感受诗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是朗读。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出朗读的要点,即: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齐读课文,请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这一幅画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绘秋天

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

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渔夫晨归图、渔家秋景图

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秋天牧羊女图、牧羊女梦寐图

在以上问题的指引下,文敏老师引导学生放怀朗读,大胆抒情,学生发言积极踊跃。

三、听音乐,给《秋天》配乐

播放《土耳其进行曲》、《二泉映月》、《秋日的私语》三首曲子,请学生给课文配上适合的音乐,学生通过之前的诵读已基本能把握这首诗的韵律。

四、老师总结,赞美秋天

秋天是一首诗,让我们品味;秋天是一幅画,让我们描绘;秋天是一首歌,让我们吟咏。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秋天很美,美在丰收,美在成熟,美在天高云淡,美在落日长烟,美在那黄昏的牧童,美在那暮色里的笛声。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用心去感受秋天,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秋天吧!

边播放秋天的视频,边让学生写下秋天的感悟。

五、作业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3、喜欢写作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

4、喜欢摄影的同学可以为秋天摄影。

体会:文敏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一、学生自主,老师引领

由于本单元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节课主要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基本上独立完成了对这首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引领方向,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二、由此及彼,学以致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文敏老师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放视频,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写对秋天的感悟。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身为语文教师,课堂上,我们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静下心来走进文本。用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