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校友们、知青伙伴们:
1968年12月22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其时,我校初中三届、高中三届六届学生共一千多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至后来的78级又有不少的人陆续下乡,前61年、63年、64年、65年也有一些人下乡),奔赴农村,到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炼红心。1969年,学校分批集中去了忠县、万源、邻水等地,也有部分学生去了邻近郊县和外省。40年过去了,回首在农村插队的日子,使人终身难忘。大江东去,大浪淘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启是蓬蒿人。那是一场史无前例、轰轰烈烈的壮举。奔赴农村,我们热血沸腾,勇敢无畏,激情满怀。那是同学们第一次离开家,离开学校,告别亲人,阔别老师,踏入社会。在大山里,在长河边,在田野上,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风刀霜剑严相逼,生活的艰难,劳动的重负,人际关系的复杂、对亲人的思念镌刻在深深的记忆里。年青学子们把汗水、热血、青春、理想和信仰洒在了那片深情而厚实的泥土上,使生命之树长出了丰硕的果实。生活的磨砺和风雨吹打使年青人走向了坚强、理智和成熟,艰难困苦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在农村,我们从农民身上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忍让,学会了节俭,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奋斗。我们知晓了五谷杂粮是如何从地里长出来的,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劳动是最崇高、最美丽的,不抛弃,不放弃成了座右铭。我们因此而变得聪明,智慧,沉稳,勇敢和大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招工,推荐读书,参军,时代巨变,参加高考,集体返乡,大家又都陆续回到了城里,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了社会的中坚和脊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一份贡献。我们做了工人、医生、护士、司机、军人、科学家、学者、工程师、教师、画家、编辑、记者、公务员……还有的人当上了干部,做老板有了自己的企业。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如今,过去的莘莘学子已是五六十岁步入晚年的人了。为什么我们仍然这样地热爱生活,壮怀激烈,忠诚勇敢,乐观豁达,与时俱进,积极向上,那是与我们曾经有过一段上山下乡的日子息息相关。岁月蹉跎,青春无悔。曾经艰苦奋斗的日子闪出了金色的光芒。 广益母校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我们人生的起点,老师用人类积累的全部知识使我们变得聪明、理智、成熟。我们形成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这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首往事,我们百感交集,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没有虚度人生,我们活得问心无愧,光明磊落。 校友会发出倡议:亲爱的校友们,世界需要热心肠,校友会也需要热心肠。请大家发挥余热,积极参加校友会活动,热心为校友会会刊《文峰塔之恋》写稿,写出您对母校和老师的亲切回忆,写出您人生路上的跋涉,写出校友间难忘的友情。我们应该永不忘记广益母校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不忘师恩,不忘同学之间的情谊,不忘在农村和基层时的艰苦奋斗,不忘我们为社会曾勤奋努力地工作,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为母校进步发展,为家庭美满幸福,为民族振兴,为国家富强,为社会和谐,为人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广益中学校友会 2009.4.11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