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益中学以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纪实
绚丽:百年名校变迁画卷
璀璨:特色办学远大前景
今年11月30日,是重庆解放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这个盛大而有意义的日子之际,我们不由得想起重庆解放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重庆广益中学校(原重庆五中),始建于1894年,迄今已有115余年办学历史。早在上世纪30年代,学校就有“江巴学校之冠”的美誉,那时世有“大多数男子读广益、求精,女子读巴女中、二女师”之说。文风鼎盛、学运昌隆、师道弘扬、人才辈出,广益中学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了一大批名师硕儒执教讲学,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俊彦才杰,绵延百年而永葆昌盛。
那么,如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引领、传承好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创新引领学校文化价值的核心价值,成为了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多年来,在以百年历史文化为底蕴,求学校特色发展的复兴之路上,重庆市广益中学付出的艰苦探索和取得的骄人成绩,一定可以为走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的同行们引来他山之石。
——题记
校园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积淀丰盈了新时期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这种文化底色的渲染既是学校曾经辉煌的核心价值,又成为现代重铸辉煌的底色。
2008年,广益校长章显林集大家智慧,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学校现拥有的资源及条件,提出近中期办学思路:“以‘精细管理,提升内涵,科学发展,锤炼品牌’来谋求学校发展,建设广益文化,从而为师生搭建更宽更广的发展平台。”
在这个办学思路的引领下,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和常规工作计划之中,以体艺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校走上了一条内涵发展之路。
理念文化: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1934年,时任广益校长的杨芳龄特取《礼记.中庸》中的“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作为校训,喻义是从基础开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其核心就是突出基础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今天所讲的素质教育。
时至今日,“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不仅是广益中学的办学理念,还是广益中学的校训。作为广益办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鲜明地揭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她的内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包括了我们的教师,要求教师也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章显林解读办学理念时强调。
在教学活动中,广益中学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的均衡发展。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通过课程的全面落实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提倡高效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各类文体活动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拓展型学习,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中学阶段是人生中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重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为年轻一代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的“基础”之内涵,广益中学践行的不仅是办学理念,更是对教育的本质回归。
中西文化: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
广益中学是西南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学校开初由教会兴办,学校的英文名为“Fiends\\\"High School”(友好、和谐、朋友般的学校)。在教会办学的36年中,基督教文化和以英国为主的西方文化氛围浓厚,对英语教学也尤为看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任校长的杨芳龄在学校实行“五育(德、智、体、美、群)”并举的办学方针,同时按照西方先进的教学设施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图书室、运动场,购置发电机,安装电灯、理化生实验仪器;仿照西方科学的课程设置开设物理、化学、地理等“洋科学”;将西方先进的教育和文化思想带入广益。
进入新世纪,广益中学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延续,学校与英国塞夫顿地区凤拜中学结成友好学校,双方实现了互访,在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支持帮助下,在南岸区政府和区教委的领导下,学校师生与英国凤拜中学师生定期进行网上视频交流。在学校英语教师李晓红看来,英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种国际的文化交流。学校通过英语的学科建设让办学更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理解、全球视野。
名师文化:凝聚人心 振兴学校
学校的复兴靠的是一支和谐的教师团队。而对于广益中学这样的老校来说,教师结构比较复杂,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教师心态各异,如何凝聚人心,激励教师兴校的积极性?
“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校史教育,特别是名师的感召力。号召在校教师以名师的学识为榜样,以名师的人品为楷模。”校长章显林说。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民政府陪都以及后方避难所的重庆,云集大批专家学者、风云人物,广益中学作为“江巴学校之冠”,自然受惠至深。那是的广益,数学家何鲁、国学大师赖以庄、著名作家姚雪垠(《李自成》作者)、黄芝明(笔名碧野)、外籍英语教师文幼章(加拿大人,市11中创办人)、著名画家杨济川、佘雪曼、地理教授吴子龄……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使广益在三、四十年代就成为了重庆的名牌学校之一。
由于“师高弟子强”, 广益中学各个时期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章显林认为,名师文化之于广益,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的名师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有助于鼓舞和鞭策在校教师,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团队。同时以课改为导向、教科研及学科建设为平台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让质量优异的教育教学为立校、兴校提供根本保证。
校友文化:知校、爱校、兴校的动力和源泉
在新生入学前,学校给学生分发了一本《浩然文峰 百年广益》的校本教材。用副校长曾伟的话来说就是,中学教育是个特殊的阶段,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精神和校友的榜样,都将对一代代学子产生终身铭记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百年广益,校友遍及海内外,办学硕果累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这片沃土上,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今天,耳熟能详的就有中科院院士、药理学家邹岗,中科院院士、土壤科学家赵其国,中科院院士、脑智科学家李朝义,工程院院士、航天测控专家刘嘉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谭民化……
校友文化是最有功效的人文教育。通过知名校友的事迹鼓舞鞭策在校学生,使他们在人生最需要激励的青少年阶段得到前辈关爱,春雨润心,效莫大焉,真正的身教重于言教。
为此,学校把他们的事迹作为生动的教材,鞭策鼓舞学生勤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组织参观校史展览,举行校友报告会,编写校本教材、教唱校歌、主题班会、讲演比赛、知识抢答、征文评比、板报专栏等名校友文化建设活动,激发师生自豪感,以名校友为榜样,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成为培养师生“知校、爱校、兴校”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环境文化:园林学校 求学圣地
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广益中学,优美宜人的学习环境,已成为重庆校园中绝佳的求学圣地。
学校座南山之巅,位古塔之下,傍黄桷古道,环抱在青山中,掩映在绿树里,空气清新,可眺渝中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春来秋至时节,鸟鸣树梢,花香扑鼻。塔影、古道、松涛与琅琅读书声,演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校园亦花园”,益智、益情、益身心,是广益中学教育工作者对环境育人的最高追求。罗艳芳老师是去年进入广益任教的,虽进校时间不长,但最初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源自于这独特的校园环境。现在,“教书在广益,悠然见南山”的幸福感让这位年轻的教师工作饱含激情。
校园内的人文景观亦精雕细琢,巧妙天成。小桥流水、清波碧浪、回廊花架、灯饰典雅、古钟悠响、清雅宜学。既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又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沧桑古朴的民主走廊、庄严古老的石门,斑驳古旧的铜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园林式的校园格局。
近年来,南岸区委、区政府、区教委投入了大量资金,使古老的学校焕发出现代的风姿。按照重点中学标准,学校拥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阅览室和理化生实验室等功能室及其辅助设备;并把西南地区最早的标准足球场改扩建为塑胶草坪运动场;多功能演播厅已在全市领先;公寓式的学生宿舍,设施齐全,安全,方便;建成了校园网,现代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到教室,初步实现了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为构建教育审美场,今年,广益中学围绕“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办学理念,提炼出“百年史卷奠基人生,名校文化培育英才”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从校门门景至校门广场、上山梯道、途中平台、教学区、校史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处,全面打造校园人文景观。力图展现百年广益充满诗情画境的教育史卷,挖掘蕴藏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和审美资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呈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校园精神。
体艺建设:办学特色在成就学生中鲜艳
艺体特色,既是广益中学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学校新时期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突破方向。
足球:“重庆现代足球,始于广益中学”。
作为西南地区足球文化的发源地,足球文化一直是广益中学的特色。1937年,在重庆市举行的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广益中学获得足球冠军。1979年,市五中女子足球队成立,1984年,学校获得了重庆市第二届“巾帼杯”冠军,并且在其后两年内,又连续两次夺冠,实现了三连冠。学校为各级各类足球专业队输送教练员和运动员近百人,为重庆市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重庆足协主编的《重庆足球志》明确界定“重庆现代足球,始于广益中学”。
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近年来广益发展的重心。三年前,学校成立了一支新的足球队,并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训练。
目前,广益中学已在重庆市足协注册,计划从今年起参加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足协组织的各项足球赛事,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得到实战的锻炼。据学校体艺组教练组长李渝南介绍,在今年暑假举行的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上,广益中学足球队获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市阿迪达斯足球联赛中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还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重庆市南岸区青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
艺术教育:美术、音乐特色凸现。
在继承了足球传统特色的同时,学校的美术、音乐特色凸现。同时,学校的艺术氛围也十分浓厚。著名国画家杨济川、佘雪曼曾在校任教美术,80年代毕业生傅贻在瑞士举办个人工笔画展引起轰动,其中一幅花卉作品被法国选作邮票图案发行。音乐方面学校长期组织合唱团、乐器兴趣小组,使有音乐天赋的同学饱受教益。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学校艺体特色成果颇丰,仅2000年以来,学校体、艺、飞高考上线就有 260人左右 ,特别是美术上线共有180人左右 。其中高2010级11班蔺书曼的国画作品《神爱满人间》被选送到香港、美国德国展出。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也从2007年以来一直倍受中国教育部、中央媒体的关注。学校的艺体特色在区内引起轰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高考艺体上线人数多年来一直居南岸区第一位。在2009年全国高等艺术招生考试中,就有3人次获相应专业全市第一名。
缤纷社团:近二十个富有个性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为社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某一社团,也可以申请组建新的社团。学校积极扶持,目前已有近20个学生社团,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各项各类团体业余活动,如足协、蓝协、动漫社等。
学校将社团活动与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紧密结合,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内涵,也为其课程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个性化学习时空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志趣、开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天地。在兴趣的世界里,在探索的园地里,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会与人的交流,找到特有的自信,激发成长的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这样的社团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方式。
后记
季羡林先生说:“名校不是在用哪个教师教育学生,而是靠学校键康高尚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广益中学这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以“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新一轮发展的行动路标,既是对学校文化传统的有效传承,又是铸就学校新品质的返本开新。
在怎样使办学特色充分外显的探索实践中,广益中学用心对学校所有有形或者无形的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加以整合、丰富,创新地提炼出“百年史卷奠基人生,名校文化培育英才”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并以体艺建设为突破方向,走出了一条老牌名校的复兴之路。
诚然,构建学校文化,求学校特色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如今的广益人,已站在昨天与今天的交汇点上,关注着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几经沉浮的广益中学也以昂扬的姿态走在重铸辉煌的道路上。
2009年11月13日发表于《重庆商报》60年教育功勋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成就展示特刊30版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