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益中学开启新课改2.0模式
发布日期:2015-10-15 阅读:3287次
有学有行五益并举
重庆广益中学开启新课改2.0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所学校的光荣和梦想。
以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走过120多年风雨历程的重庆广益中学有自己的看法: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有什么样的课程;建设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
基于这样的看法,广益中学一步步进行课改:学导课堂、地域课程、校友课程逐渐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今年,广益中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挖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开启了新课改2.0模式: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升级,逐步构建了拥有广益特色的“学行”课程体系和“益信、益品、益身、益智、益行”为目标的五益课程群,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有学有行有个性的现代人。
对话
学行课程:广益特色的课程新革命
“有行无学何以应物,有学无行何以立人。”这是重庆广益中学在私立学校时期,由校长杨芳龄提出来的观念。一直以来,培养学生有学有行都是广益中学的重点,学校将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作为己任,让学生们综合全面发展。
“现在,广益中学在120年办学历程中提取精华,从历史与现实、中西与地域、特色与创新三维思考学校课程整体建设,围绕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重新构建了学行课程的整体结构。”学校课程中心何天权主任说,这套课程体系坚持以“身心健康、人格高尚、世界眼光、有学有行”的育人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据了解,学行课程体系由“有学”和“有行”交织而成,其中有学课程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学识和能力,包含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八个学习领域课程,强调中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有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品行和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养。
五益课程群培养有学有行有个性的现代人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学行课程体系以一个五棱四层的宝塔形状诞生。如果说学行课程结构是宝塔,那么学校提出的五益课程就是构建这座宝塔的基石。“五益课程按照培养目标分类,结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一体化建设。”何天权主任说。
益信:树立崇高理想
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说出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高远的理想就如同黎明前的启明星一样给夜行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广益中学开设了人生规划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涯发展能力。“中学生的理想虽然逐渐稳定,但理想往往富于幻想,缺乏科学性,特别是行动落后于思想,受社会、家长等不良思想影响,现代中学生的理想更有头重脚轻和重实惠的特点。”学校老师说,因此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帮助他们真实认识自己。
再美好的理想,如不付诸行动,也是痴人说梦。广益中学也开展了责任感养成课程,让学生们懂得对自己负责,尊重自己的理想,为理想付诸努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爱国主义课程、公民教育课程等课程。”何主任说,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耀感和使命感。
益品:打好人生底色
从古至今,每一位伟人均首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和提高,不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行,则难以胜任社会的需要,更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此,广益中学开设了益品课程群,为每个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我们开设了校史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课程。”何主任说,为了让学生们可以亲身学习好益品课程,让这门课程群不那么空洞、枯燥。学校注重言传身教,开设了文明礼仪课程,从细节出发,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使用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常规礼仪,让他们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
与此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特色,学校也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从当代中学生遇到的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教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处理问题,提高他们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
益身:让追求卓越成为习惯
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艺术项目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人文艺术修养。广益中学开设的益身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艺术修养,让追求卓越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学校以体育、心理、音乐、美术以及相关拓展课程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条件开设艺术和体育选修课程,加大学生的选择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我们特别巩固了足球、美术、音乐等传统优势学科,培养学生们健康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何主任说,以体育学科为例,学校逐步改变单一上课的体育课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足球、篮球、田径各项专业类别的训练,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条件,自主选择,以此培养学生们崇尚体育的精神,让体育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中。
益智:构建生动丰富的课堂
中学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灯塔,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要倾心地为学生讲述对课程的理解,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还要融汇知识,要把前人的智慧、把正在发展的这门学科的知识告诉学生,激发学生的一种冲动和激情,让学生听完这门课豁然开朗。
针对传统学科,广益中学的学导课堂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学校在“学”、“导”二字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实现学生自学、合学,教师导学、导思,课堂教学日益有效。
现在,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广益中学也在逐步开设国际理解课程。“这类课程侧重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力的培养。”何主任说,学校将开设英美概况、英美文化等课程,引入国际高中主流英语课程和国际交流中使用较多的语种,创设条件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让学生们选择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益行: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广益中学根据自身位置优势,开展地域特色课程,让学生走出学校,探究南山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学校围绕全球意识、金融、经济等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和项目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研究学习、职业体验、公益活动等。”何主任说,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真实实践体验,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后记:
曾有人说过,一流学校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所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形成和产物,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一流的学校不是靠各种指标、数据堆积出来的,它要有原创性的重大成就,社会公认的杰出人物,并能为后人留下传奇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流学校的卓越。
我们有理由相信,广益中学的学行课程体系能够助力学校早日成为“管理科学、特色鲜明、质量领先、享誉巴渝”的中华名校!
文/周世超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