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教育这盏指引未来的“灯塔”
发布日期:2015-10-15 阅读:3220次
重庆广益中学:
守护教育这盏指引未来的“灯塔”
【核心提示】
心中有灯塔,照亮前行路。
在这场区域课程领导力建设大潮中,广益中学这所拥有120余年厚重历史底蕴的名校,在遵守教育规律、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冷静思考,悄然推进了一场“改革”。
她追根溯源,传承和发扬学行兼备的“有学无行何以立人,有行无学何以应物”的课程文化;她放眼未来,提炼出“培养有学有行有个性的现代人”的教育哲学,在区域精彩纷呈的课程领导力建设中,不仅走出一条多元道路,而且为师生筑起一座充满希望的灯塔,让教育的光亮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关键词:传承
植根于历史与文化土壤的“教育哲学”
沿着广益中学葱绿的校园拾阶而上,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诉说着这所历史名校的沧桑和厚重,而跃动在课堂内外师生的青春气质,又传递出这所学校课程改革的生机与活力。
2013年,在南岸区整体推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背景下,执着于课改的广益中学课程重新建构再出发。
“学校课程规划体现了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学校校长章显林看来,课程建设应始终着眼于追寻教育本真,关注学生的现在成长和将来发展。
新时期,广益中学结合学校历史及校情,尤其注重从第一任国人校长杨芳龄倡导的“五育(德、智、体、美、群)方针中汲取精华,课程规划以“学行”为核心,将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校长办学理念融入课程顶层设计中。
据了解,顶层设计分为“有学”课程和“有行”课程,前者主要是“学识和学力”培养,后者主要是“品行和素养”培养,将“学”“行”结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学校地处南山文峰塔下,塔已经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和标识,因此学校匠心独运,确立塔作为“学行”课程的载体,可谓校塔合一,浑然天成。
善于行动的广益人向前的步伐从未停歇过。
成立课程研究中心,制定《广益中学新课程实验方案》等文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改革。此外学校每年还拿出50万元课改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及实施;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对课改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师、备课组、教研组进行表彰,大大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学校首先从“课程建设的基础和挑战,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七个方面完成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文本材料。
短短三年,广益中学走过的是一条问题持续解决、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提升的发展生长之路,以持续追问教育价值、不断反思教育行为作为思维原点,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拓展
五棱四层一中轴 课程有“五益”而收获无涯
广益中学,有这样的一座水晶玻璃塔格外引人瞩目,其有四层、五棱,高约1.7米,初看顿觉美观朴素,而仔细品味,却发现制作中的“巧妙用心”。
“广益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所以取四层,塔之底层空间代表‘基础必修’,中间空间代表‘拓展选修’,上面空间代表‘特长专修’,五棱分别代表益信、益品、益身、益智、益行这五益课程,中轴是120年来的 ‘学行’文化主线……”在学校课程中心副主任何天权的详细介绍下,“五益”课程体系更加生动立体起来。
同样独具匠心的,还在于围绕“益信、益品、益身、益智、益行”为目标的“五益”课程群的开设。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开设了爱国主义课程、公民教育课程、文明礼仪课程、生活美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一方面,学生在拓展课、活动课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去品读一本本镶嵌在社会生活中的“无字活书”。大家去南山考察历史文化遗迹,到“南山之家”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参与文明交通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课程领导力的实践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益中学充分借助宝贵的校友资源为学生成长助力,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今已经考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张一虎同学对此感受颇深。他正是在飞行员滑翔飞行专家、校友彭孝平的一次校友课程上,对航空产生浓厚兴趣,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导师们精心指导下,最终梦圆。
据了解,广益中学是区域内较早推行导师制的学校之一,其特点在于让学生和校友专家双向选择,学生在校友专家的带领下,进入校友实验室、涉足校友研究领域、大学先修课程,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探索出一条广益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广益中学学子而言,无论未来身处何处,人格高尚、世界眼光……这些具有广益特质的因子,将穿越时光的风尘,历久弥新。
关键词:创新
将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完美结合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王玲玲(化名)踏着欢快的曲子踏入了“雪雪班”,充满期待的等待老师的精彩讲课。而在之前,她却因自己进入该班而懊恼。
原来,2014年学校实行语文分层教学。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分成翠翠班(学生自学能力强、兴趣广泛)、雪雪班(学生基础弱、自控力不强)、莹莹班(学生表现一般,有潜力)三种层次,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
尽管最初不高兴,但是呆了一段时间后,玲玲就发现该班级学习氛围愉快,老师讲解适度,学习压力不大,成绩不断提高。而这样的现象并非少数,各个班级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分层次并非按照成绩来分,而根据测试内容,即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各方面能力而做出的综合能力的划分。”据翠翠班语文教师李晓翠介绍,这种分班也不是固定的,学校每期都会进行相应调整。此外,学生还可以到自己喜欢的班级旁听、接受测试,如果达标就可以作出调整。
不仅语文教学有了巨大改革,广益中学体育课也实行分项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填报篮球、足球、排球等不同的体育项目。事实上,分层分项教学的创新性实施是学校“四力”课程领导力项目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学校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课程领导力建设纵深发展。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也呈现出喜人的教育局面。学校鼓励学生从校园生活、青春话题、热点关注等领域,去进行研究性学习。目前不少小课题研究得到了市区有关专家的肯定,在各类大赛中屡屡获奖。
其中《凝固在岁月中的涂山窑遗址》入围2015年重庆市文明办“童耕中国梦”一等奖,《黄桷垭老街改造的方案设计》还作为南岸区政协提案引起政府重视。
无论是“四力”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中的分层走班创新性实施,还是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中的研究性学习,广益中学以“项目”为抓手推动课程建设纵深发展,让莘莘学子高尚的情操在这里得以萌生,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
采访手记:教育,应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孩子
教育改革的灵魂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而教育理念的实现最终要具体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上。
广益中学继承和发扬百年优秀办学传统,固化和创新办学特色,突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发展困境,把课程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主渠道和和新载体,找准突破,把握重点、突出特色,走出一条问题持续解决、注重成果积累、不断生成提升的持续生长之路。她真正着眼于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因而也培育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