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心”的老师
发布日期:2015-05-20 阅读:5982次
何星颖
大家好!我在上周开放周上了一堂高中数学的公开课。在此就和各位前辈、同事共同分享我在整个过程中的体会。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作为高中数学的公开课,一怕讲概念性的课,因为怕对定义的描述不准确,很容易就出现知识上的问题;二怕讲高三的复习课,因为要有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一堂课的容量要大难度也要上去。
很不幸的是我的这堂课就是高三的概念复习课,所有怕的东西都来了。
最初这节课的设计是想弱化对定义的解读,强调定义的应用。在后面磨课时发现,某些错误学生会常犯,分析错因还是学习的过程中对定义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我们老师也觉得定义不重要在讲解的过程中弱化了对定义的讲解,将重心都放在了后面对定义的应用。慢慢的我们变成了擅长解题的老师,学生变成了只会做题的学生。在学生进入高三后,会发现有些学生只会通过不断的做题去证明我会了。但是往往他们做得越多错得也越多,进而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高三后期随着问题的难度加大和综合性加强,很多学生会感觉身心都处于极度疲倦和崩溃。其实当我们在整理错因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的条件其实就是对定义的条件进行改变,或者已知定义的结论反过来推出条件。即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逆向思维。所以基于这样的反思我们最后将整堂课的设计定位在解读定义,强化易忽视的条件和限定词,将定义中条件进行转化,将函数式进行转化。在这些变化中有的产生了新的结论,有的产生了新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进变化的过程,慢慢体会数学的变化之美,它可以发散出去但是源头一定是要回归到基本的定义。进而真正将数学的学习变成探究型的学习,而不是记住几个定义,公式,或者知道一个题有多少种解法。
今年的开放周和以往的不同在于除了我们自己展示,还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林威老师和上海田园中学的刘传文老师来献课。两位老师都是资深的数学老师,同样一节课相同的内容,甚至对于相同题目的处理都很不一样。林老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非常和谐的交流,提出“得数学者得天下”的口号,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望。在开课前就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也使学生迅速与老师亲近。课中主要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犯的错误进行纠正,同时比对定义进行强调让学生加强理解。整堂课主导思想是先学后教,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查漏补缺的同时进行能力拔高。刘老师的课就是站在高考的角度,将高考常考的函数式分为不同的模型逐个研究,更实际的解决了高考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无论是自己参与的课还是听其他老师,对我来说收获和感悟都很多的。首先因为是公开课,有人听课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同台展示,自然就有了比较感,所以在备课时考虑的地方很多也很细。既要回归教材又要有所提升,一节的时间又有限,所以对题目该怎么设计既典型又有梯度,这个知识该在哪里切入衔接才流畅,甚至整节课里自己要说的话都反复推敲,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才知道为什么以前一堂课老是感觉上不了多少内容,那是因为我们老是不断重复一些自认学生没搞懂的东西。所以在平时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或者板书。这样既能很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准备公开课是辛苦的、痛苦的。几个礼拜的打磨只为上好一堂课,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积压了很多事情。但是这样的苦还是要吃的,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数学组的所有同事不断的提出想法,又不断推翻,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想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很多观念都会潜意思的融入到我们以后的课堂上去,我想这才是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能顺利完成这次公开课真的非常感谢我们高中数学组的每位同仁,感谢你们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参加每次的磨课,并毫无保留的贡献你们的智慧。在我很无助与很焦虑的时候,你们给了我积极的帮助和最大的鼓励,让我觉得我很温暖也很幸福。
用一句老话做结尾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做“有心”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