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交流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预设课例分析

发布日期:2013-04-28 阅读:7339次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教学预设课例分析
广益中学高二化学组     谢永红
一、激趣引入
课前编写学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课中根据学生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让学生书写含四个碳原子的物质的结构式,使得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并且思维强度大;让学生组装分子式为C5H12的物质的球棍模型,使得学生的活动性大、参与度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与合作学习的乐趣。整堂课始终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去领悟烷烃碳链异构的规律。碳链异构是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基础,只有把碳链异构书写到位了,才能进一步解决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的问题。
二、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
1、课标设置
知识目标:能识别一般的同分异构体
技能目标能用分子结构模型搭建简单分子,并能用结构简式表示简单有机物
情感目标: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预设课堂教学分层目标
1)、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
2)、掌握官能团位置异构的书写方法
3)、掌握官能团异构的书写方法
(二)课中教学预设
1、通过让学生组装C5H12的球棍模型,学生分析并能总结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
2、学会书写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3、会书写官能团位置异构的同分异构体
4、会书写官能团异构的同分异构体
5、当堂检测
三、分析
这节课主要从同分异构体的涵义,判断和书写三方面进行讨论。对于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重点是同种物质与同分异构体的区别,很多有机物是空间结构而不是我们平时接触的平面结构,所以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空间思维,书写的形式不同造成学生的错觉,导致解题错误。
以C5H12和C2H6O为例,认识同分异构现象;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特点。我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偏重于学生的体验:通过画结构式、搭建分子模型,体验碳原子的多种成键方式,从而体会物质多样性的其中一个原因——同分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烃的同分异构体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一大难点,也是一个分化点,同时它对于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同分异构的复习巩固,对于抓重点,破难点、防分化,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习反馈及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1、同分异构几乎贯通有机化学中的烃和烃的衍生物,所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初学往往会觉得较难掌握,是很正常,所以从课堂练习上也反映出这一点。
2、基本概念掌握较好,表现在同分异构现象判断很准确,而且碳链异构的书写也掌握得很好。这也是通过这节课学习所希望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技能。为下一步其他异构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这节课也是很好的指引,如代替法、碳链书写规律,都是很经典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调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以实物模型为依据,层层铺设,立足于启发学生思维,从动手拆分有机模型到组合简单烷烃类的同分异构体如戊烷,立足于感性认识,再通过演示,让学生学会最基本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规律,最后由练习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升为理论。再层层推进,引出位置异构,甚至是官能团异构。这样做既掌握了同分异构现象,又深化异构的种类,提高了学生动手组合能力,又培养空间思维,为以后研究性活动先铺路,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受之于渔。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动手组合和拆分实验,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更富有活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但可能因为是公开课,教师过于严肃,使得课堂气氛稍显沉闷,以后这一方面有待提高。
 

重庆广益中学 版权所有(1894-2012) 校址: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文峰段78号

邮编:400065   联系电话:62627262,62466701   传真:02362627262

  渝ICP备09006278号  


重庆广益中学